首页 > 新闻中心 > 2024年本科招生专业介绍 查看更多新闻

2024年本科招生专业介绍

2024-06-19
1、应用化学

【专业介绍】

       应用化学专业成立于1985年,是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秉承“突出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的人才培育理念,构建了学生综合素质、个性化科研训练、实践应用能力并重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效融合。立足辽宁、面向全国,培养适应国家科技与经济发展需求,具有宽厚、扎实的化学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化学基础研究和化工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技术管理、产品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工艺设计、化工设备设计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特色及优势】

       本专业坚持“以德树人”,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适应新型化学化工领域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目标。学生学习从通识基础教育开始,进入专业方向学习阶段,设置精细化学品生产及应用和天然产物资源开发利用两个模块。在本科教育阶段,专业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育人原则,旨在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物理、工程科学和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精细化工、天然产物利用等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应用化学专业知识、技术及现代工具,从事新技术研究、产品应用开发和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具有家国情怀、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素质、环保理念和社会责任感,德才兼备,爱国敬业,能够积极服务国家和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能够团结协作并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2、化学工程与工艺

【专业介绍】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融合了化学原理、工程设计和技术应用,旨在解决化工生产中的工艺、设备、安全和环境等问题。主要学习如何将化学原理应用于工程实践,设计和优化化学过程,以实现产品的高效生产和质量控制。课程涵盖化学反应原理、传热传质、流体力学等基础知识,以及化工流程设计、设备优化、安全管理等实际应用技术。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掌握化工生产中常用的工艺流程、设备设计原理和安全管理技术,为未来从事化工生产和工程设计提供必要的技能和知识储备。

【培养特色及优势】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与专业课程和相应实践教学环节,学生还可以通过选修课程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涉及领域包括分离技术、过程控制、环境工程等。通过在本专业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成为品德素养与知识能力相统一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能够分析解决化学工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工程职业道德以及环保理念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并具备国际化视野、批判性思维、创造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3、轻化工程

【专业介绍】

       轻工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行业,也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轻化工程专业与纯理论专业不同,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应用性。轻化工程专业学生在对各类物质的化学反应规律以及材料性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须掌握以多种植物资源为原材料,通过学习化学、物理和机械方法加工纸制品的基本理论和工艺原理,获得实验操作技能,完成工艺设计、产品性能检测分析、生产技术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研究的基本训练。因此,轻化工程专业是集合了生化类、机械类、材料类等多专业知识的复合专业,在具有较强社会价值的同时,其学术价值同样可观。轻化工程专业对口国内造纸及相关上下游产业,包括化学品、仪器设备、仪表自控、包装印刷、新材料、环保等,产品可用于各行各业,如日常生活、现代农业、国防军事、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专业整体已由传统制浆造纸迈向高精尖可再生材料纵深发展。

【培养特色及优势】

       大连工业大学轻化工程专业始建于1958年,是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国家首批本科一流专业建设点。轻化工程本科专业依托的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是目前东北地区唯一的一所培养该专业本、硕、博(博士后)人才层次齐全的学科,也是辽宁省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已成为我国东北及内蒙古地区重要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同时,专业紧密围绕上下游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发挥专业办学历史积淀优势,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依托学科拥有省市级重点实验室、企业实践教育基地等平台6个,拥有一支30人高水平师资团队,其中博士生导师16人,入选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省教学名师、省特聘教授、省学术头雁、省优青、省青年拔尖等人才称号73人次。轻化工程专业依托“辽宁省级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轻化工过程与设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实践教学中心及各级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逐步形成集产学研合作、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为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4、化妆品技术与工程

【专业介绍】

       1986年学校设立化妆品方向,2020年成立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该专业以培养化妆品领域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在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化工基本理论和化妆品基础知识、化妆品制备工艺原理、工程技术及产品评价等专业知识的同时,兼顾学生在品牌意识、营销管理和美学修养能力上的提升。使学生成为以产品配方开发能力为核心,兼具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等能力,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的高水平应用型技术人才。

【培养特色及优势】

       学校是东北及内蒙地区唯一设立日用化工(化妆品技术)方向的本科高校,也是高等学校化妆品教育委员会东北地区唯一入选委员单位,拥有雄厚的学科基础及强势的发展劲头。2020年,成为辽宁省化工协会日用化工专业委员会牵头单位,明确了专业在东北地区日化产业相关平台搭建、产学研交流合作、行业规范和人才培养储备等领域中的核心地位。

5、生物质能源与材料

【专业介绍】

       本专业立足辽宁、服务东北、辐射全国,面向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及生物质高值化利用的产业发展需求,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良好的科学与文化素养、工程职业道德、终身学习意识、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系统掌握生物质能源与材料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够在生物质企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等相关领域从事生物质化工、生物质能源、生物质基材料、智能包装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培养特色及优势】

       我校是国内开设“生物质能源与材料”本科专业的第一所高校,有力构建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培养体系。本专业通过春雨工程、学风建设、朋辈引领等活动,筑牢三全育人根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理论+实践”、“教学+科研”、“校内+校外”互为融合的创新系统,构建了“四层次四模块”实践训练体系;通过大学生创新计划、“挑战杯”等竞赛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完善了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激励机制。采用导师制、专业教师班主任制、分层次分模块教学、研讨式教学、以赛促培等多重举措有效开发学生潜能。专业获美国化学会安塞姆·佩恩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等。专业注重将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不断改进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实践动手及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以达到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现实要求,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中从事生物质能源与材料相关工作。

6、环境工程

【专业介绍】

       本专业始建于1999年,于2003获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是一支素质高、梯队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现有教师11人(硕士指导教师9人),其中教授3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人、副教授6人;专业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8人,具有硕士学位比例85%以上。专业教师先后有2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百人层次)、3人入选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其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兴辽英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辽宁省特聘教授1人、兴辽人才创新人才1人。专业实验室面积1500平方米,固定资产约655万元,有总有机碳分析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等先进的大型环境分析设备,并配有齐全的大型水处理模型设备。

【培养特色及优势】

       专业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服务于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以轻纺行业污染防治为特色,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适应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较强的创新实践和沟通协作能力、一定的国际化视野和终身发展意愿,能够胜任环境工程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规划管理等岗位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具有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工学)、资源与环境三个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轻工技术与环境保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轻化工过程与设备虚拟仿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化学省级一流精品课程,同时具有3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本专业基于学校轻工底蕴、学科师资与科研优势,注重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结合,通过“理论+实践”、“教学+科研”、“校内(理论学习-实践能力)+校外(校外实训基地)”的多维度教学,增强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实践动手及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以满足行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现实需求,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中从事环保相关工作。